刑事案件择日宣判是否还需要开庭?
我涉及了一个刑事案件,现在法院说要择日宣判。我心里很不踏实,不太清楚后续流程。想问问这种择日宣判的情况,还会不会再开庭啊?我想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也想知道如果开庭和不开庭分别是基于什么原因。
展开


在刑事案件中,择日宣判后是否还需要开庭,是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择日宣判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之后的某个日子进行宣判,有可能法官会当庭宣读判决结果,也有可能直接把判决书给当事人签收。 如果法院在宣判过程中有需要特别向当事人陈述或者提醒的事项,那么通常会再次开庭宣判。这可能是因为案件存在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详细解释,或者有对当事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要说明。 要是案件情况清晰明了,事实清楚,各种证据和法律适用都没有太大争议,法院也有可能不开庭,直接发放判决书。 这里有相关法律规定作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也就是说,不管择日宣判后开不开庭,法院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宣判。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还规定了开庭审判前的一系列准备事项,虽然和择日宣判是否再次开庭没有直接关联,但也体现了法律对刑事审判程序的严格规范。 相关概念: 择日宣判:就是不立即宣判,选择以后的某个日期进行宣判的一种方式。 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