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中止和终止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文件时,老是看到中止和终止这两个词,感觉意思有点像,但又好像不同。我就想弄清楚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这两个词用在不同的法律场景里会有啥不一样的结果。
展开


在法律领域,“中止”和“终止”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含义不同的概念。 “中止”指的是某一法律行为或法律关系在进行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而暂时停止,等导致停止的原因消除后,该行为或关系会继续进行。比如在诉讼时效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这意味着,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会暂时停止计算,等原因消除后接着算。 “终止”则表示某一法律行为或法律关系彻底结束,不再继续。以合同关系为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也就是说,当出现这些法定情形时,合同关系就完全结束了,双方不再受该合同约束。 简单来讲,“中止”是暂停,未来还有恢复的可能;而“终止”是结束,不会再继续。在不同的法律场景中,准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至关重要,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