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中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有哪些不同?
我最近在学习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对附条件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这两个概念有点混淆。想弄清楚在实际的法律应用场景里,它们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比如适用的对象是不是不同,后续产生的法律效果又有啥不一样,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刑诉中的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存在多方面不同。 首先,适用对象不同。酌定不起诉适用于那些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情况,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 。像是犯罪嫌疑人在国外犯罪且已在国外受过刑事处罚、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过当犯罪等多种情形。而“附条件不起诉”有特定限制,仅适用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几类犯罪,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同时要符合起诉条件,并且涉嫌实施犯罪行为时不满18周岁,还要有悔罪表现。 其次,法律效力和后续法律效果不同。在法律效力方面,如果是酌定不起诉,被不起诉人在押的话,应当立即释放。而被附条件不起诉人有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考验期。后续法律效果上,对于酌定不起诉人,要是人民检察院发现不起诉决定有错误,且符合起诉条件,就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对于被附条件不起诉人,在考验期内出现法定情形,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提起公诉;考验期内没有法定情形,考验期满,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最后,被不起诉人的救济制度不同。在酌定不起诉里,被不起诉人要是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会根据具体案情来处理申诉。在附条件不起诉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后,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相关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这些规定明确了不同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和处理规则,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