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有哪些区别?
最近对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概念有些迷糊。在看一些案例时,总是分不清哪些情况属于犯罪中止,哪些属于犯罪未遂。想具体了解一下,这两者在法律上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区分的,希望能有详细的解释。
展开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刑法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比如,小偷伸手去偷别人口袋里的钱包,手碰到钱包那一刻就是着手实施犯罪了,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没偷到,这可能是犯罪未遂。而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这个过程包括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例如,某人打算入室盗窃,在准备撬锁进入屋内这个预备阶段,如果他自动放弃了,这就可能构成犯罪中止。 其次,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也就是违背了犯罪分子本来的意愿,使其无法完成犯罪。像小偷在偷东西时,突然听到有人来了,害怕被抓而跑掉没偷成,这就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比如,一个人想伤害别人,举着凶器要下手时,突然良心发现,放下凶器不伤害对方了,这就是自动放弃犯罪,构成犯罪中止。 再者,行为结果方面,犯罪未遂往往没有达到犯罪分子预期的犯罪结果,但这不是他主动放弃导致的。而犯罪中止,如果是自动放弃犯罪,肯定不会出现犯罪结果;如果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虽然有实施犯罪行为,但通过积极措施最终避免了结果发生。例如,甲给乙投毒后又后悔,及时送乙去医院洗胃,乙没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犯罪中止。 最后,刑事责任不同。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这体现了法律对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总之,两者虽然都没有完成犯罪,但在法律认定和处罚上有明显区别。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