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怎样才能通过审判?


破产重整若想通过审判,需要多方面满足条件。 首先,要证明企业具备重整的必要性。这意味着企业得确实陷入了困境,像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也就是欠的债比资产还多,或者没办法按时还清到期的债务等情况。而且从整体利益来看,继续经营对债权人、债务人以及社会都更有利。例如企业因市场大环境波动等原因,资金链断了,一直亏损,但它有一些核心技术或者优质资产,通过重整有希望恢复活力,实现各方共赢,这种情况下就说明有重整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也是基于保障各方利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等目的出发,认可这种具有重整必要的情况 。 其次,重整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重整计划要把债务清偿方案、经营方案等具体内容都明确下来,并且这些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得是能实现的。比如说债务清偿方案,得合理安排债务是减免一部分,还是延长还款期限等。经营方案要有切实能提升企业赚钱能力的措施,像引入新的投资,给企业带来资金支持;或者调整经营策略,开拓新市场等。只有计划可行,法院才会认为重整有成功的可能。 再者,需获得多数债权人的同意。一般规定是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并且他们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重整计划才可以通过。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在重整过程中,多数债权人的利益能得到充分考虑和保障。毕竟债权人是和企业债务密切相关的一方,他们的意见很关键。 另外,整个破产重整程序要依法依规进行。从最开始的申请,到法院受理,再到后面制定重整计划、执行重整计划等各个环节,都得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操作,任何一个环节违法违规都可能导致重整无法通过审判。同时,法院在审判时会全面审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详细评估资产、负债、盈利能力等方面,以此判断重整是否可行。而且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会保持公正、客观,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