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免于证明的事实怎样转化为法院的裁判基础?

我在打官司的时候,涉及到一些免于证明的事实,但是我不太清楚这些事实要怎么才能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我想知道具体有哪些流程和要求,需要我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些免于证明的事实在判决中起到作用,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帮我解答一下。
展开 view-more
  • #免于证明
  • #裁判基础
  • #法律事实
  • #民事诉讼
  • #证据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免于证明的事实通常是指那些不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据来加以证明,就可以被认可的事实。这类事实主要包括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其中,对于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对于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那么,这些免于证明的事实如何转化为法院的裁判基础呢?首先,当事人需要在诉讼过程中明确指出这些免于证明的事实。这是因为虽然这些事实本身无需证明,但法院并不会主动去适用,需要当事人提出主张。例如,在一个涉及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如果存在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如事故责任的认定,当事人就应当在诉讼中提及该生效裁判。 其次,法院会对当事人主张的免于证明的事实进行审查。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判断这些事实是否真的属于免于证明的范畴。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提出相反证据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或推翻这些事实,法院通常会予以认可。 最后,一旦法院认可了这些免于证明的事实,就会将其作为裁判的基础之一。在作出判决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其他证据和事实,结合这些免于证明的事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裁判。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关条文,这些规定为免于证明的事实的认定和适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