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如何进行调解?
我遭遇了医疗事故,医院说要进行调解解决。但我不太清楚医院一般会按照什么样的流程和方式来调解,担心自己在调解过程中权益受损,想了解医院在医疗事故调解方面通常是怎么做的,有没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展开


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进行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常见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医院调解的相关情况。 首先,医院调解的启动通常是在患者或其家属提出诉求后开始。当患者认为发生了医疗事故并向医院表达不满和诉求时,医院会安排专门的人员或部门来处理,开启调解程序。 接着是调查核实阶段。医院会组织相关人员,比如医疗专家、法务人员等,对医疗事故的情况进行调查。他们会查看病历、询问医护人员和患者等,以了解事故的具体经过、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害后果。这一步骤很关键,是后续调解的基础。 之后进入调解协商阶段。医院会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会向患者方说明调查的结果,解释医疗行为的情况。同时,双方会就赔偿等问题进行讨论。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赔偿的具体数额会根据事故的等级、患者的实际损失等因素来确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在调解过程中,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会签订调解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纠纷也就得到了解决。如果调解不成,患者方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