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中主管怎样被认定为诈骗罪?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最近公司因涉嫌诈骗被调查,我们主管也被牵扯其中。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主管要符合哪些条件才会被认定构成诈骗罪。想了解下认定的具体标准、依据等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我国法律里,认定诈骗案主管构成诈骗罪,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看:
首先是犯罪主体。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个人,单位不能构成此罪。同时,只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可能成为犯罪主体。在我国,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是主观方面。主管必须是故意去实施诈骗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是说主管心里清楚自己在骗人,并且想要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
再者是犯罪客体。诈骗罪主要侵犯的是受害者的财产权,简单说就是让受害者因为被骗而遭受财产损失。
最后是客观方面。这表现为实施了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从而使受害者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作出财产处分行为,最终主管获得财产,导致受害者财产受损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比如主管参与策划诈骗方案,虚构项目前景欺骗他人投资,使他人基于错误认识投入资金并遭受损失,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另外,要注意诈骗罪是既遂犯罪,如果受骗者没有交付财产,就属于诈骗未遂,通常不追究行为人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