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中三国法不定项选择题该如何分析?


三国法的不定项选择题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多个领域的知识点。首先来说说引渡相关的问题。引渡是国家间司法协助行为,《引渡法》第7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外国向中国提出引渡请求,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均构成犯罪,这是中国准予引渡的条件之一。比如甲国向中国请求引渡库克,若库克的行为在中国和甲国法律下都构成犯罪,这就是一个准予引渡的前提条件。 另外,《引渡法》第9条第(二)项规定,由于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健康等原因,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不宜引渡的,中国可以拒绝引渡。《引渡法》第8条第(五)项规定,根据中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这是对一些特殊情况的规定,也是我们分析相关题目要考虑的因素。 再说说涉外民事关系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有权协议选择或变更选择适用的法律;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国家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已经就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作出了选择。这就明确了在这个原则下,当事人在时间和行为上的一些规则。 关于国家主权豁免,实践中,国家主权主要表现在司法豁免方面,包括管辖豁免、诉讼程序豁免、执行豁免三层。国家豁免权可以通过明示和默示的方式自愿放弃,比如乙国政府向法院反诉A公司违反合同,就构成对其国家豁免权的管辖放弃,甲国法院可以管辖。这是在国家主权豁免相关题目中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分析三国法不定项选择题时,要准确掌握这些法律条文规定,再结合题目给出的具体案例场景,判断每个选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多做练习,熟悉各种案例情况,慢慢就能提高分析和答题的能力。 相关概念: 引渡: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国家主权豁免:国家的行为和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主要表现在司法豁免方面,有管辖豁免、诉讼程序豁免、执行豁免三层。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自由选择支配合同准据法的一项法律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