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交费年限如何计算?
我在整理自己档案时,发现里面有关于交费年限的记录,但不太清楚这个年限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工作这些年换过几家单位,中间也有过待业期,想知道档案里的交费年限具体是怎么算的,是只算在单位交的费用时间,还是待业期间自己交的也算呢?
展开


档案里的交费年限计算,对于个人的社保权益、养老金待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详细说说它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交费年限。交费年限其实就是你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时间长度。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缴费年限,另一种是视同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简单来讲,就是你真正往社保账户里交钱的时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用。比如你在某个单位工作,单位每月从你工资里扣除社保费用,同时单位也会给你缴纳一部分,这些时间就会被记录为实际缴费年限。如果你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己缴纳社保,这段时间同样也算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之前,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者工作年限,可视同已经缴纳了社会保险费。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的职工,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之前的连续工龄,可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例如,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职工,其在1992年之前的工作时间通常会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 在计算档案里的交费年限时,就是把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加起来。不过,具体认定视同缴费年限需要有档案等相关材料来证明你的工作经历。如果你工作过程中有中断缴费的情况,中断期间是不计算在交费年限内的。所以,要准确计算自己档案里的交费年限,一方面要关注自己实际缴费的记录,另一方面要确保档案中对工作经历的记载完整准确,以便认定视同缴费年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