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安置费如何计算?


拆迁户安置费的计算涉及多种因素和不同的计算方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拆迁安置费的概念。拆迁安置费是指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对被拆迁人进行安置所产生的费用,主要目的是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权益,帮助他们在拆迁后能够有合适的居住场所。 拆迁安置费的计算主要依据不同的安置方式而有所区别。 如果是实行产权调换安置方式,也就是拆迁人用自己建造或购买的房屋与被拆迁房屋进行调换产权,并按拆迁房屋的评估价和调换房屋的市场价进行结算调换差价。在这种情况下,安置费通常包括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等。搬迁补助费是用于补偿被拆迁人因搬迁而产生的费用,比如搬家的运输费、人工费等。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临时安置补助费则是在被拆迁人自行安排住处过渡期间,拆迁人给予的费用。其标准通常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面积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是实行货币补偿安置方式,即拆迁人将被拆除房屋的价值,以货币结算方式补偿给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此时,安置费主要就是对被拆迁房屋价值的补偿金额。房屋价值的评估一般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拆迁安置费计算细则和标准。所以,拆迁户在遇到拆迁时,一定要及时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合理的安置费用。同时,如果对安置费的计算有疑问或者认为不合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