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转出让的费用如何计算?


划拨土地转出让土地的费用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的概念。划拨土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而出让土地则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关于划拨转出让费用的计算,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见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按照土地评估价的一定比例来计算。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划拨土地转出让时,出让金按照土地评估价的40% - 60%收取。这里的土地评估价是由专业的土地评估机构根据土地的位置、用途、面积、市场行情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的。 另一种计算方式是根据基准地价来计算。基准地价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等因素制定的土地价格标准。在计算出让金时,会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比如,可能会按照基准地价的一定百分比,再结合土地面积来确定出让金数额。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综合考虑土地的增值情况等因素来计算费用。例如,如果土地在划拨期间有一定的增值,可能会在计算出让金时将这部分增值考虑进去。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划拨土地转让时需要办理出让手续并缴纳出让金。 如果您需要具体计算划拨转出让的费用,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他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政策和您土地的实际情况,为您提供准确的计算方式和费用数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