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如何定级别 的?


工伤赔偿的级别是依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 - 2014)来确定的。这个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首先是器官损伤,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受到的伤害,像肢体有没有缺失,视力、听力是不是有障碍等。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的损伤程度,对应着不一样的等级。举个例子,如果是手指缺失,缺失的数量和具体手指不同,评定的等级也不同。 其次是功能障碍,这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说,肢体关节的功能丧失到什么程度,手的功能丧失情况等。这些功能障碍的程度分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伤评定等级。例如,一个人受伤后膝盖关节不能正常弯曲和伸直,影响了正常行走,这就属于运动功能障碍,会根据受限的具体程度来评级。 最后是医疗依赖,简单说就是因为工伤,对医疗的依赖程度。分为无医疗依赖、部分医疗依赖和完全医疗依赖。一般来说,没有医疗依赖的工伤患者,评定的等级相对会高一些;要是有医疗依赖,等级可能就会相应降低。比如,受伤后经过治疗完全恢复,不需要后续特别的医疗护理,就是无医疗依赖;而如果需要长期服药或者定期进行康复治疗,那就是有医疗依赖。 在具体评定时,会综合考虑受伤部位、损伤程度、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由专业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评定,最终确定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 工伤伤残等级一共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一级工伤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器官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并且其他器官没办法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甚至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像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3级等情况就可能被认定为一级工伤。二级工伤则是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等情况,例如重度智能损伤、三肢瘫肌力3级等。越往后等级,严重程度越轻,十级工伤对日常活动能力、工作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相对最小 。 相关概念: 器官损伤:指身体器官受到的物理性或功能性伤害。 功能障碍:身体各项功能如运动、感觉等出现的不正常、受限制的情况。 医疗依赖:因伤病需要持续接受医疗服务或护理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