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缺席后又提交证据开庭该如何处理?
我是原告,和被告打官司。开庭的时候被告没来,结果之后他又提交了证据,现在要继续开庭。我不太懂这种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被告缺席后又提交证据再开庭,法院会怎么处理这些证据啊,会不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呢?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被告缺席后又提交证据并开庭的情况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首先,我们要明白“缺席判决”这个概念。缺席判决就是在一方当事人不出庭参加法庭审理的情况下,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这意味着即使被告缺席,法院依然可以继续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接下来看被告之后提交证据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告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并且无正当理由缺席庭审,之后再提交证据,法院可能不会认可这些证据。不过,如果被告有正当理由未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比如出现了不可抗力等客观情况导致无法及时举证,法院可能会酌情考虑是否接受这些证据。 对于被告缺席后又提交证据再开庭的情况,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纳这些证据。如果法院认为这些证据对案件的审理有重要影响,且被告提交证据有合理理由,那么可能会组织双方对新证据进行质证。质证就是双方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的过程。之后,法院会根据质证的情况,结合全案的证据和事实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被告缺席后又提交证据开庭,最终的处理结果会受到证据本身以及被告未能按时举证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