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中的新证据如何认定?
我有个官司一审败诉了,现在准备二审。我找到了一些新证据,但是不太确定这些证据是不是符合二审新证据的标准。想知道在法律上,二审中的新证据是怎么认定的,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条件呢?
展开


在司法审判中,二审程序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而提起上诉后进入的审判阶段,新证据的认定对于二审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二审中的新证据。简单来说,二审新证据是指在一审结束后才发现,或者由于客观原因在一审时无法提供的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对于“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这里的“新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之前客观上不存在,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才产生的证据,比如某些事件后续的发展结果相关的证明材料。另一种是虽然证据本身在一审庭审前就存在,但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在一审时确实没有发现,到了二审阶段才发现。 而对于“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这体现了对当事人举证权利的进一步保障。如果一审法院没有准许当事人合理的调查取证申请,二审法院经过审查认为该证据对案件有重要影响,就可以准许并调取。 在实践中,要认定二审新证据,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会审查证据的形成时间,判断是否确实是一审庭审结束后才出现或者才被发现。另一方面,会考量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即该证据是否能够对案件的关键事实起到证明作用,是否会实质性地影响到案件的判决结果。此外,当事人提供新证据时,还需要说明未能在一审中提供该证据的合理理由。如果没有合理理由,法院可能不会将其认定为新证据。总之,二审新证据的认定需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