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型专利如何模仿才不算侵权?


在探讨如何模仿实用型专利不算侵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实用型专利。实用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有实际用途且具备一定创新性的产品设计。 我国《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这意味着,如果你要模仿实用型专利,就需要避免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判断是否侵权主要依据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会明确该专利所保护的具体技术特征。 那么,怎样模仿才不算侵权呢? 首先,可以采用“变劣模仿”。变劣模仿是指在模仿过程中,对原专利技术进行改变,使得模仿后的产品在技术效果上不如原专利产品。例如,原专利产品的某个部件具有高效的散热功能,而模仿产品将该部件替换为散热效果较差的部件。这种变劣模仿虽然可能降低了产品性能,但由于改变了原专利的技术特征,有可能不构成侵权。不过,要注意的是,变劣模仿不能只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要真正改变技术方案。 其次,进行“改进模仿”。改进模仿是在原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使模仿后的产品具有新的技术特征和优势。比如,原专利产品只能实现单一功能,而模仿产品通过增加新的部件或改进结构,实现了多种功能。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在原专利基础上作出的改进,如果符合专利授权条件,可以申请新的专利。这样,改进后的产品就有了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不构成对原专利的侵权。 此外,还可以利用专利的“现有技术抗辩”。现有技术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如果模仿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那么即使该技术与他人的专利技术相似,也不构成侵权。你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模仿的技术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比如公开的学术文献、产品销售记录等。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模仿实用型专利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专利律师或代理人。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你准确判断是否侵权,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在模仿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和证据保存工作,以备不时之需。总之,模仿实用型专利需要谨慎操作,遵守法律规定,才能避免侵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