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合同该如何判定?
我最近在商业合作中遇到了一些疑惑。对方提出的合同条款有些奇怪,而且对方公司的一些情况也让我不太放心,我担心这可能是一份假合同。所以想了解下,具体从哪些方面能准确判定一份合同是不是假合同。
展开


假合同的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从签约主体来看,假合同的主体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合同主体是无实体的皮包公司和个体经营者,他们往往没有真实的资金、场所、办公机构等,却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出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以此诱使他人签约。 其次,关注签约过程中的诱导行为。比如,当事人可能会利用高额回扣诱导签约,或者提供虚假的优厚条件。还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各种亲戚朋友等关系蒙蔽对方,使对方放松警惕。 再者,分析合同条款。一方面,合同条款可能异常苛刻,在大量看似优厚的条款中,隐藏着个别十分苛刻的条款,目的是使合同无法履行或根本不准备履行;另一方面,签约地点可能是异地,不法分子利用对方人地两生、不了解自己底细的弱点来行骗,而且成交对象多为新客户。 另外,还需留意一些特定的欺诈行为。例如公章造假,在形式完整的合同中加盖假冒的公章;篡改合同,拟制的合同条款同约定的条件不符或私自改动已签章的合同;盗用公章,未经公司同意私自动用公司公章签订合同;虚构单位名称或当事人姓名;使用假的担保物;以订立小额合同的方式欺骗对方继续订立合同;骗取财产后逃匿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明确指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其背后的真实法律行为则按相关法律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也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作出了规定,比如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情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