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虚假仲裁该如何维护证据?


当遭遇虚假仲裁时,维护证据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虚假仲裁,它指的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仲裁,意图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获取不正当利益。 在证据维护方面,第一步要做的是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这意味着要把与仲裁案件相关的各类材料尽可能收集齐全。例如,合同、票据、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关键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仲裁程序中证据规则可参照适用)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对于书证和物证,要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妥善保管原件。对于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如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可以通过截图、录像、保存原始载体等方式进行固定。如果有证人,要及时获取证人的证言,可以让证人出具书面证言,并留下证人的联系方式,必要时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其次,证据保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例如,如果某些关键证人即将出国,可能无法在仲裁时出庭作证,或者某些物证可能会损坏、丢失,就可以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由法院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等措施对证据进行保全。 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收集证据的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是不被法院认可的。比如,不能通过暴力、威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方式收集证据。同时,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证据清单,注明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内容等,以便在仲裁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向仲裁庭展示证据的关联性和证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