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防止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风险?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案件中,原本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由对方承担。也就是说,在这些情况下,不是提出诉求的人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而是对方要证明自己没有责任。 在我国,有不少法律对举证责任倒置做了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现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在环境污染责任纠纷里,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是典型的举证责任倒置,原本应该由受到污染损害的一方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法律规定由污染者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 企业要防止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风险,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包括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的时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可能涉及的纠纷处理方式、举证责任等做出清晰的约定。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的举证责任可以提前明确。同时,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完整准确地记录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这样在涉及财务相关纠纷时,企业能够提供清晰的财务证据。 其次,企业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于各类业务文件、交易记录、沟通信息等都要妥善保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要记录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检测报告等,以便在产品质量纠纷中能够证明自己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对于重要的沟通,如商务谈判、合同变更等,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进行录音录像,以固定证据。 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培训。让员工了解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概念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例如,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要知道哪些信息可能成为日后纠纷中的证据,如何正确地获取和保存这些信息。 最后,企业可以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请专业的律师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审查,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例如,对于一些可能涉及举证责任倒置的高风险业务领域,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以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