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作伪证会如何处罚?
我最近在仲裁案件里,发现对方提供了伪证,这严重影响了仲裁结果的公正性。我想知道法律对于在仲裁中作伪证的行为是怎么处罚的,这样的处罚规定能给我维权提供依据,也能让作伪证的人受到应有的制裁。
展开


在仲裁中作伪证的行为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和仲裁秩序的。 从民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仲裁相关程序中也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伪证,妨碍了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仲裁庭有权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罚款和拘留主要是为了对作伪证的当事人起到惩戒作用,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同时也维护仲裁程序的公正和严肃性。一般来说,罚款的具体数额和拘留的期限会根据实际情况由仲裁庭或者相关司法机关来确定。比如,情节较轻的可能罚款数额相对较少,拘留期限也较短;而情节严重的,则罚款数额会增加,拘留期限也会相应延长。 从刑事层面来讲,若作伪证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伪证罪。根据该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仲裁不属于刑事诉讼范畴,但如果作伪证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司法后果或者损害了他人的重大权益,司法机关也可能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刑事追究。这是为了严厉打击严重破坏司法和仲裁秩序的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