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该如何放弃?
我家里老人刚去世,留下了一些房产和存款,现在涉及到法定继承。我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不想参与继承这些财产,想问问具体该怎么放弃法定继承呢?是要办什么手续,还是有特定的流程?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法定继承人要放弃法定继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按照特定方式进行。 首先,时间上有明确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也就是说,要在被继承人去世后,遗产还没分配处理这个时间段内决定是否放弃。 放弃继承的方式主要有书面和口头两种。书面形式是比较常见和稳妥的方式,比如可以前往公证机关办理放弃继承产权的公证书;或者亲笔书写弃权声明书;也可以给其他继承人写含有明确放弃继承意愿的信函等。采用书面形式能体现对这个决定的慎重,也便于在后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中有据可查。 口头形式也是可行的,但有一定限制。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可以分别或者同时向其他合法继承人口头阐述放弃继承的想法。要是在司法程序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口头陈述放弃继承意愿的,法院应当制作详细的笔录,并要求放弃继承的当事人签字确认 。 另外,放弃继承的决定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有效。一是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做出放弃决定的人要心智正常、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意思表示要真实,也就是确实是自己真心想放弃,而不是被强迫或者误导;三是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概念: 单方法律行为:就是只要一方做出意思表示,不用经过对方同意就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像放弃继承,只要法定继承人自己做出放弃的表示,不违反规定,就能产生放弃的效果。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观念的体现。比如不能因为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原因去放弃继承从而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