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搭建强拆已过诉讼时效该如何处理?


首先要明确,违法搭建被强拆后,如果已过诉讼时效,处理起来确实比较复杂。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意味着,若超过这些时效起诉,法院原则上不受理。 不过,即便过了诉讼时效,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第一,可以审查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况。比如因不可抗力,像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无法在时效内主张权利;或者存在其他合理原因,像被强拆者被限制人身自由等情况,使权利人无法有效行使自身权益。要是能证实存在这些情况,时效规定可能并未完全过去。 第二,即便时效已过,还可以通过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诉、信访等非诉讼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些途径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促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例如向当地的住建部门、政府信访办反映情况,说明强拆情况以及自身诉求。 第三,如果强拆行为存在严重违法情况,比如程序违规,没有按照法定的强拆程序进行,未提前通知、未进行证据保全等;或者实施强拆的主体资格不合格,不是法定有权进行强拆的部门等,被强拆者依然可以寻找其他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对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或者补偿 。 但需要注意的是,时效过期会加大维权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结果可能无法完全达到预期。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简单说就是,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主张权利,对方可能就可以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