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存在瑕疵时遗产是否按照赡养义务较多的分配?


当遗嘱存在瑕疵时,遗产是否按照赡养义务较多的来分配,需要分情况来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遗嘱瑕疵的含义。遗嘱瑕疵指的是遗嘱在形式或内容上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比如,遗嘱的签名不规范、缺少必要的见证人,或者遗嘱内容模糊不清等。遗嘱瑕疵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遗嘱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如果遗嘱存在严重瑕疵,符合上述无效情形,那么该遗嘱就会被认定为无效。 在遗嘱无效的情况下,遗产就会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这意味着,如果某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较多的赡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是可以适当多分的。 如果遗嘱的瑕疵并不严重,不影响遗嘱的效力,那么遗产就会按照遗嘱来进行分配。即便某个继承人赡养义务履行得较多,但只要遗嘱没有对其进行特殊安排,就需要按照遗嘱执行。不过,如果该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根据法律规定,遗嘱应当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综上所述,遗嘱存在瑕疵时遗产不一定按照赡养义务较多的来分配,要先确定遗嘱是否有效,再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来处理。同时,赡养义务履行的情况会在法定继承中对遗产分配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