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执行、不执行是否构成不作为?
我遇到一件事,对方有执行义务,但总是拖着不执行,或者干脆不执行。我就想知道,这种拖延执行、不执行的情况,在法律上能不能算作不作为呀?心里一直犯嘀咕,所以来问问。
展开


在法律领域,我们需要先明确不作为的概念。不作为指的是行为人在具有特定作为义务的前提下,却消极地不去履行该义务。这里的特定作为义务来源通常有法律规定、职务要求、法律行为设定以及先行行为引发等。 当涉及到拖延执行或者不执行的情况,要判断是否构成不作为,关键在于确认执行义务人是否有法定的执行义务。比如在法院判决生效后,败诉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就有履行判决内容的义务。如果败诉方拖延执行或者不执行判决,那么从这个层面来看,就符合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了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其消极对待,没有实施相应的执行行为。 另外,如果是行政机关在执行相关行政决定时出现拖延执行、不执行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有法定职责去执行行政决定,若其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同样构成不作为。因为行政机关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其有义务积极履行这些职责。 不过,判断是否构成不作为,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有时可能存在一些合理的阻碍因素导致执行困难,这就需要具体分析这些因素是否能成为不构成不作为的合理抗辩理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