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牵连犯是否具备通常性?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接触到了牵连犯这个概念。不太明白牵连犯是不是具备通常性,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是怎么认定牵连犯的通常性的,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和依据呢?
展开 view-more
  • #牵连犯
  • #通常性
  • #法律认定
  • #定罪量刑
  • #司法实践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件犯罪事情的过程中,他的手段或者造成的其他结果又构成了另外的犯罪。 关于牵连犯是否具备通常性,在法律上是有一定认定的。通常性强调的是牵连关系应当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般的、常见的联系。也就是说,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我国虽然没有在刑法中对牵连犯作出明确的条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中被广泛运用。判断牵连犯的通常性,需要从经验法则和一般社会观念出发。例如,为了实施诈骗犯罪而伪造公文,伪造公文这个手段行为和诈骗这个目的行为之间就具有通常性,因为在常见的诈骗手段中,伪造公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通常性的认定对于牵连犯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行为之间不具有通常性,就不能认定为牵连犯,而可能要对各个行为分别定罪处罚。比如,一个人盗窃了财物后,偶然用这些财物去实施了一个与盗窃毫无通常联系的犯罪,那就不能认定为牵连犯。所以,通常性是牵连犯认定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它能帮助司法机关更准确地定罪和量刑。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