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纠纷起诉中介有用吗?


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纠纷,起诉中介是否有用,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要明确中介在租房纠纷中可能承担责任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条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如果中介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说,中介为你介绍房子时,故意隐瞒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你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下中介就应当承担责任。 如果中介是房屋的管理者,并且你与中介签订了租赁合同,那么在出现一些与租赁相关的问题时,中介可能要负起相应责任。例如中介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房屋的维护义务等。 但是,如果中介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在促成你和房东的租赁合同过程中,没有提供虚假信息,也不存在其他过错行为,那么中介通常不需要对租房纠纷负责。比如,你和房东因为租金支付方式产生纠纷,而中介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过错,那起诉中介可能就没有什么作用。 另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所以在起诉中介后,法院也有可能先进行调解。 在决定是否起诉中介之前,还可以尝试其他途径解决纠纷。比如先和中介进行协商,双方心平气和地把问题说清楚,看能否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向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或者房管所相关工作人员请求调解。要是这些都无法解决问题,再考虑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总之,起诉中介是否有用取决于中介在租房纠纷中是否存在过错行为以及具体的纠纷情况。在采取行动之前,建议收集好相关证据,比如租赁合同、沟通记录、中介提供的虚假信息材料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概念: 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居间人:就是在交易双方之间起到媒介、撮合作用的人,在租房场景中,中介就类似于居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