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陈述有哪些最新规定?
我在一些商业活动里遇到有人进行虚假陈述,感觉自己利益受损了。我想知道现在关于虚假陈述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这样能更好地判断自己的情况,也能清楚怎么维护自己权益。想了解下最新的相关法律规定内容。
展开


虚假陈述是指在商业活动、信息披露等场景中,一方故意或过失地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表述,误导他人作出错误的决策。在我国,虚假陈述在不同的法律领域都有相应的规定,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在证券法领域,2022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对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适用范围、责任认定等方面作出了最新规定。比如,对于虚假陈述行为的认定,规定明确了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等不同类型的虚假陈述情形。对于责任主体,除了发行人、上市公司外,还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以及证券服务机构等。当这些主体实施虚假陈述行为,导致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这里的欺诈行为很多时候就包含虚假陈述,比如商家对商品的性能、质量、用途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 在刑法领域,如果虚假陈述行为构成犯罪,可能会涉及到诈骗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罪名。以诈骗罪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诈骗行为往往伴随着虚假陈述,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他人财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