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的法律认定条件是什么?
我打算和别人签个租赁合同,但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合同才是符合法律认定的。想知道租赁合同要满足哪些条件才会被法律认可,比如合同内容方面有啥要求,签订流程正不正规会影响认定吗,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帮忙解答下。
展开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法律上,对租赁合同的认定有一系列条件。 首先是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是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例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签订租赁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可能需要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则通常是无效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这要求双方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比如,一方以虚假的情况欺骗另一方签订合同,或者通过威胁、强迫对方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可能会被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再者,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租赁合同的条款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不能约定将禁止出租的房屋进行租赁。同时,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例如,不能签订以从事违法活动为目的的租赁合同。 最后,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七条规定,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书面合同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纠纷的发生。如果不满足书面形式要求,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等问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