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视为送达有什么法律依据?
我之前收到一份文件,因为觉得不合理就拒收了。可对方说拒收就算送达,我不太理解。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拒收视为送达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是在哪些情况下适用呢?
展开


在法律里,“拒收视为送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当受送达人拒绝接收送达的文书时,在特定条件下,法律会认定该文书已经送达给了受送达人。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律程序能够顺利推进,避免因受送达人故意拒收文书而阻碍司法活动或者其他法律程序的正常进行。 在民事诉讼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拒收视为送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该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在行政执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有相关规定。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留置送达的方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留置送达的规定执行,也就是同样适用拒收视为送达的规则。 此外,在其他一些涉及法律文书送达的事务中,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规定“拒收视为送达”,但也会参照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来执行。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维护法律程序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防止当事人通过拒收文书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拖延法律程序。总之,“拒收视为送达”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