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知晓股权代持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当债权人知晓股权代持的情况后,这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和不同的法律后果。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股权代持的含义。股权代持其实就是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名义出资人(显名股东)达成一种约定,由显名股东在公司的相关文件上登记为股东,但实际的出资、收益等权益归隐名股东。这种约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知晓了股权代持情况,当涉及到股东的债务清偿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显名股东对外负有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执行显名股东名下的股权。因为从公司登记的角度来看,显名股东就是股权的所有者。不过,隐名股东如果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实际出资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另一方面,如果是隐名股东对外负有债务,债权人想要执行隐名股东的股权权益时,就会面临一些困难。因为从外部来看,隐名股东并非公司登记的股东。但是,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隐名股东的实际股东身份,那么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对该股权权益进行执行。 债权人知晓股权代持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证据收集工作,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