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在法律上怎么解释?
我在看一些法律条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应当”这个词,比如“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不太理解这里“应当”的意思,它是必须要做的意思吗?和“必须”有什么区别?想了解下“应当”在法律上的准确解释。
展开


在法律语境中,“应当”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简单来说,“应当”意味着某种行为是被法律所要求的,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当法律条文中使用“应当”时,表明相关主体有责任去实施相应的行为,否则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后果。 从法律规范的性质角度来看,包含“应当”的法律条文通常属于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里的“应当”就明确了当事人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就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比如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 “应当”与“必须”在法律语义上较为接近,都表达了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但在程度上还是存在细微差别。“必须”所表达的强制程度相对更高,通常用于强调非常关键、不允许有任何变通的行为要求;而“应当”虽然也是一种法定要求,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例外情形。不过,这种灵活性是有严格限制的,并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来判断。 比如在刑法中,一些条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但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如因遭受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而导致无法如实供述,在法律认定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体现了“应当”在法律实践中的一定灵活性,但总体上还是要求相关主体尽可能履行相应的义务。 总之,理解“应当”在法律上的含义,对于准确把握法律条文的要求、正确履行法律义务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涉及“应当”的法律规定时,人们应当认真遵守,避免因违反规定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