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算故意杀人吗
过失犯罪不算故意杀人,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说,过失犯罪不是故意要造成危害结果。按照《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而过失致人死亡就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情况,比如司机开车时正常行驶,突然有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快速横穿马路,司机躲避不及将行人撞死,这属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可能发生的结果导致他人死亡 。
故意杀人则不同,《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想法,包括直接故意(积极追求他人死亡结果)和间接故意(对他人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像甲因仇恨乙,用刀直接刺向乙的心脏致其死亡,这就是直接故意杀人;又如丙为了获得保险金,故意让患有重病的家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这是间接故意杀人。
其次,在主体方面,过失犯罪中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而故意杀人罪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再者,量刑也有很大差异。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不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过失犯罪可能会被依照故意犯罪来处罚。比如非法拘禁期间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罚;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过程中过失致人重伤、死亡,同样按此罪名处罚;虐待被监管人员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也是如此;聚众斗殴时过失致人重伤、死亡,同样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理。
相关概念: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