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主体不适合时是判决驳回还是裁定驳回?
我作为一起诉讼里的被告,现在发现原告主体不适合。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是会用判决驳回原告的诉求,还是用裁定驳回呢?我想了解这两者的区别以及法院通常会怎么处理,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在法律上,当出现原告主体不适合的情况时,法院一般会采用裁定驳回起诉,而不是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裁定驳回起诉和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概念。裁定驳回起诉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从而对其起诉予以驳回的司法行为。这主要是针对程序上的问题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案件还没有进入实体审理之前就作出的决定。而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则是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根据或者法律依据,从而对其请求予以驳回的司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原告主体不适合,就意味着不符合第一项“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一条件。 当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或者审理过程中发现原告主体不适格时,由于这是程序上不符合起诉条件的问题,所以按照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裁定驳回起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案件还没有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进行实体审查,只是从程序方面判断原告不具备起诉的资格。 综上所述,当原告主体不适合时,法院通常会作出裁定驳回起诉的处理,而不是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这样的处理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也能保障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