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哪些税务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研发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额外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额,减轻企业税负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不过,这其中也存在一些税务风险。
首先是研发活动的认定风险。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其研发活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如果企业将不属于研发活动的项目费用进行加计扣除,就可能面临税务风险。比如,企业日常产品的常规性升级、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等活动,就不属于可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
其次是费用归集的风险。企业需要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等。如果企业在费用归集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将非研发人员的工资、与研发活动无关的设备采购费用等计入研发费用,就会导致研发费用的虚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对各项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做了明确规定。企业应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费用归集,否则可能被税务机关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加收滞纳金。
再者是资料留存备查的风险。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需要 留存相关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检查。这些资料包括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企业有权部门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等。如果企业未按照规定留存资料,或者留存的资料不完整、不真实,将无法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甚至可能被认定为偷税,面临罚款等处罚。
另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和方法也有严格规定。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研发项目,其加计扣除的比例可能不同。企业如果错误适用加计扣除比例,也会引发税务风险。例如,制造业企业在2021年1月1日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而其他企业可能仍按照75%的比例扣除。企业应准确把握这些政策规定,确保加计扣除计算的准确性。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