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联系有哪些?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多方面的联系。下面为你详细解读。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而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从目标方面来看,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公司运营的合法合规、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保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内部审计同样致力于通过对公司内部各项活动的监督和评价,确保公司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提高运营效率,防范风险,进而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内部审计,但规定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这从一定程度上为内部审计服务于公司治理目标提供了法律基础。 在职能上,二者存在互补性。公司治理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决策、监督和控制,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制定政策和制度等。而内部审计则是从微观层面深入到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流程中,对公司治理所制定的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有助于公司治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为内部审计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从监督机制来讲,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公司管理层的行为符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增强公司治理的监督效果。例如,当内部审计发现公司的采购流程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利益输送时,及时向公司治理层报告,促使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此外,二者在信息沟通方面也相互关联。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支持决策。内部审计在工作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关于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公司治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公司治理层的决策和要求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传达给公司的各个部门,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而公司治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二者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