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买卖房合同有哪些必须注意的陷阱?


在二手房买卖中,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可能隐藏着各种陷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陷阱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房屋产权陷阱。有的卖方可能并非房屋的真正产权人,或者房屋存在多个共有人,而只有部分共有人签字卖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购房者一定要查看产权证书,确定产权人,并要求所有产权人都在合同上签字。如果是代理人卖房,要查看其有无合法的授权委托书。 其次是房屋质量陷阱。有些卖方可能会隐瞒房屋的质量问题,如漏水、墙体裂缝等。依据《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等情形,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可以聘请专业的房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在合同中明确维修责任和赔偿方式。 再者是价格陷阱。部分卖方可能会在合同中设置模糊的价格条款,如除房价外还存在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所以购房者要仔细审查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明确房价包含的具体内容,避免陷入价格陷阱。 然后是付款方式陷阱。合同中付款方式的约定非常关键,如果约定不明确,可能会导致纠纷。例如,有的合同可能没有明确付款的时间节点和条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购房者和卖方应在合同中明确付款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以及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最后是户口迁移陷阱。有些购房者购买二手房是为了落户,但卖方可能不按照合同约定迁移户口。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卖方迁移户口的时间和违约责任,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总之,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前,购房者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避免陷入各种陷阱,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