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分为哪几种?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财产清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清查范围分类,财产清查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对属于本单位或存放在本单位的全部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比如企业在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确保年度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全面清查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局部清查则是根据需要只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例如,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存货,除了年度清查外,年内还要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按清查的时间分类,财产清查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一般在年末、季末、月末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比如企业在月末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这就是定期的局部清查。不定期清查是事先并无计划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例如,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时,对受损财产进行的清查,这是为了查明损失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和保险理赔等。 按清查的执行系统分类,财产清查可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内部清查是由本单位内部自行组织清查工作小组所进行的财产清查工作。这种清查通常是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保证资产安全而自行开展的。外部清查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所进行的财产清查。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会进行相应的财产清查工作,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不同种类的财产清查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和适用场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查方式,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