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为属于违法强拆?


违法强拆指的是未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强制拆除他人合法房屋或建筑物的行为。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常见情况通常被认定为违法强拆: - **缺少合法手续和文件**:比如拆迁方未获得相关部门的合法批准,像没有房屋征收决定、拆迁许可证等必要文件就擅自进行拆除。例如,在城市建设中,某个区域要进行改造,但负责拆迁的单位没有从政府相关部门拿到合法的拆迁许可,就对居民房屋进行拆除,这就是违法的。 - **未给予合理补偿和安置**:在拆迁过程中,没有与被拆迁人达成合理的补偿协议,或者未按照规定给予被拆迁人应有的安置,就强行拆除房屋。例如,拆迁方给被拆迁人的补偿款远远低于房屋的市场价值,或者没有为被拆迁人提供合适的安置住房,就进行强制拆迁。 - **违反法定程序**:未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来实施拆迁。比如,没有提前通知被拆迁人拆迁时间和安排,未给予被拆迁人足够的时间准备搬迁等情况,就贸然采取暴力手段强行推倒房屋。例如,拆迁方在没有提前告知居民拆迁时间,也没有给居民留出足够时间收拾物品、寻找新住所的情况下,突然在夜间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推倒居民房屋。 - **采用非法手段逼迫搬迁**: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例如,拆迁方为了让居民尽快搬走,派人威胁居民,如果不搬走就会对其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者擅自停水停电,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如果遭遇违法强拆,被拆迁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现场留好证据,记录房屋内财产清单,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书面提出保护请求,被侵害后要求立案侦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要求赔偿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