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是不是犯法的呢?


强制拆迁是否违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强制拆迁的概念。强制拆迁是指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经协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一方当事人向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申请行政裁决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没有在行政裁决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迁的,依法强行拆迁房屋的行为。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制拆迁是合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8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之规定,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如果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相关义务,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迁。同时,《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这里的行政强制执行在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时,强制拆迁就是合法的。比如,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像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政府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且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在被拆迁人拒不搬迁且满足法定强拆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强制拆迁是违法的。我国法律规定拆迁要依合法程序,保障被拆迁人权益。如果拆迁方未依法进行公告、未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协议等情况下就进行强制拆除,那这种行为无疑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例如,拆迁方没有合法的拆迁手续,或者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评估、补偿,就擅自对被拆迁人的房屋进行强制拆除,这就侵犯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属于违法强拆。被拆迁人享有依法获得公平、合理补偿的权利,同时也有权利对违法的拆迁行为提出异议和申诉。如果遭遇强制拆除,被拆迁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 此外,违法强制拆迁还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制拆迁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可能会构成滥用职权罪。同时,非法强拆还可能涉及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名。例如,在强制拆迁过程中,造成被拆迁人房屋严重毁坏,达到一定的损失标准,就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拆迁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发生冲突,导致被拆迁人及其家人人身受到损害的,可能会涉嫌故意伤害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