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租赁合同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我签了个租赁合同,后来发现可能是虚假的。现在不知道这种虚假租赁合同在法律上的执行标准是怎样的,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想了解下相关的判定依据、处理方式这些内容。
展开


虚假租赁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合同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租赁合同。在法律层面,对于这种合同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执行标准。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就意味着虚假租赁合同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打个比方,如果出租方和承租方故意签订一份高于实际租金很多的合同,用于骗取银行贷款或者规避税收等不正当目的,那么这份合同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 一旦被认定为虚假租赁合同,涉及到财产返还问题。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也就是说,如果承租方已经按照虚假合同支付了租金,出租方需要将租金返还给承租方。 如果虚假租赁合同给一方造成了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因为签订虚假合同,导致一方在其他业务上受到了经济损失,那么有过错的另一方需要对此进行赔偿。 在执行层面,如果涉及到法院判决后对方不履行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等义务的情况,受损方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等措施,保障受损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