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拆迁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在一些拆迁场景中,经常听到协议拆迁这个词,但不太清楚它和普通拆迁有啥区别。比如在面对开发商或者村集体提出的协议拆迁时,心里没底,不知道这种拆迁方式是否合法,对自己的权益能否有保障。想详细了解下协议拆迁的具体内涵、相关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展开


协议拆迁是指拆迁方与被拆迁方通过自愿协商达成拆迁协议,从而实现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特点在于双方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协商,并非基于政府的行政强制力。 在协议拆迁中,拆迁主体通常是开发商或者其他民事主体。双方会就诸多关键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例如拆迁补偿的具体形式和金额,可能包括货币补偿、房屋置换或者两者相结合;安置的地点和方式,是原地回迁还是异地安置;搬迁的时间节点,明确何时需要完成搬迁以推进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重要事项,像临时安置的费用、房屋附属设施的补偿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协议拆迁中,双方所达成的协议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以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从法律层面看,征收一定是由国家实施,政府主导负责的。按照《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征收土地需由国务院或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许可批准。征收房屋或土地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所必须实施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国有土地的房屋征收,还是集体土地征收都要依据法律法规的程序进行。而协议拆迁不属于法定的征收程序,如果采用强制方式,则突破了现有法律框架,为现行法律所不容许。 在实际操作中,协议拆迁可以理解成双方商量式拆迁,不具备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更尊重拆迁户的合法权益,补偿也可能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有的地区可能会出现打着协议拆迁的口号进行征收,减少审批程序,从而侵害拆迁户权益的情况。如果拆迁户在协议拆迁中碰到逼签行为,或者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如要求自行拆除房屋后再确认补偿等,应当拒绝拆迁,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