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什么意思?
我在一些案件报道里常听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但不太明白具体含义。想知道这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对犯罪嫌疑人有啥影响,在实际司法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展开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其实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政策,不过它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但是却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与之对应。 从法律角度来讲,“坦白从宽”对应的是坦白制度。坦白,通俗地说,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这就是说,如果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考虑这个情节,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比如,张三因涉嫌盗窃被抓后,主动如实交代了自己盗窃的详细经过和赃物去向,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就可能会基于他的坦白情节,适当从轻判处刑罚。 而“抗拒从严”,并不是说只要犯罪嫌疑人不配合司法机关就会加重处罚。这里的“抗拒”指的是犯罪嫌疑人以暴力、威胁、伪造证据等恶劣手段来对抗司法机关的侦查、审判工作。虽然我国刑法没有直接规定抗拒从严,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有阻碍司法机关正常工作、毁灭证据、作伪证等行为,在量刑时这些情节会被考虑进去。例如李四在被侦查过程中,故意销毁关键证据,妄图逃避法律制裁,那么在量刑时,法院就会把他这种抗拒行为作为一个从重处罚的考量因素。 总的来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司法机关快速侦破案件、查明真相,也能让犯罪嫌疑人获得相对较轻的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