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什么?
我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听说了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个啥。我想知道这个原则具体是怎么回事,在实际生活中有啥用,能给我带来什么保障。希望懂的人能给我讲讲。
展开


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合理信赖。简单来说,就是当老百姓基于对政府行政行为的信任而采取了一定行动,政府就不能随意改变这个行政行为,否则就要对老百姓因此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 这一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也就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一旦生效,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行政机关随意撤销、变更已生效的行政行为,就可能破坏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比如,政府给企业颁发了一个经营许可证,企业基于这个许可证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这时政府就不能毫无理由地撤销这个许可证。 其次,如果因为公共利益等法定原因,行政机关不得不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那么就要对当事人进行合理补偿。这是为了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例如,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政府收回了某块土地的使用权,这块土地的使用者之前已经在土地上进行了建设和投资,政府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在我国,虽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明确提出“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这个概念,但很多法律法规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比如《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