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期间中断是怎么回事?
我给别人做了担保,听说担保期间会出现中断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中断,中断后会有什么后果。想了解一下担保期间中断的具体规定和影响。
展开


担保期间中断是一个在担保法律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担保期间。担保期间就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过了这个时间段,保证人一般就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了。 关于担保期间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相关规定。根据规定,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如果债权人在担保期间内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那么担保期间就会暂时停止计算,等相关的诉讼或者仲裁程序结束后,担保期间再重新开始计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一般保证才有担保期间中断的情况,连带责任保证没有这种规定。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担保期间中断的意义在于,它给了债权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对于保证人来说,虽然担保期间可能会因为中断而延长,但只要债权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主张了权利,保证人还是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例如,甲为乙向丙的借款提供一般保证,约定的担保期间是6个月。在这6个月内,丙向法院起诉了乙,那么担保期间就会中断。等法院的判决结果出来后,担保期间再重新开始计算。这样,丙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要求甲承担保证责任。 总之,担保期间中断是法律为了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而设置的一项制度。债权人要清楚自己在担保期间内的权利,保证人也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