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肇事逃逸行为?
我最近对肇事逃逸这个概念有点迷糊。有时候在路上看到一些交通事故,就会想什么样的情况算肇事逃逸呢。我想具体了解一下,到底怎么界定肇事逃逸行为,哪些行为明确属于这一范畴。
展开


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其中包含多种具体情形。首先,最常见的就是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却直接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比如说,一辆车撞了另一辆车后,司机没停车查看,直接开车跑了,这就是典型的肇事逃逸。其次,有的人会自认对事故没有责任,然后就离开现场,这种情况也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再者,如果有酒驾、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却离开现场再返回,同样属于肇事逃逸行为。另外,把伤者送到医院后,没有报案就自行离开医院,也会被视作肇事逃逸。 从法律依据来讲,《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肇事逃逸行为有明确界定。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即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这意味着,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却为了逃避责任而逃跑,就符合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肇事逃逸不仅严重损害了受害者的权益,影响受害者及时得到救助和赔偿,还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法律秩序。所以,法律对于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以此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