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等于什么?


所得税费用是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通俗来讲,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因为获得了收入,按照法律规定需要交给国家的那部分钱。 从计算角度来看,所得税费用主要分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当期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也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后得出的。例如,有些费用在会计上可以扣除,但税法上不允许扣除,这就需要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这些不允许扣除的费用;有些收入在会计上不计入利润,但税法上要计入应税收入,就需要加上这部分收入。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简单来说,如果企业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比如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而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这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 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同时明确了各项收入、扣除项目以及资产的税务处理等内容,为准确计算所得税费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