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算是消费者诱导?
我在购物时总感觉 有些商家的做法怪怪的,怀疑是在诱导消费,但又不确定。想了解一下,到底哪些行为算是消费者诱导呢?是那种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多花钱或者买了不需要东西的情况,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消费过程中,有不少行为可能构成消费者诱导。
首先,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就是常见的一种。比如商家雇人刷好评,让消费者以为该商品很受欢迎,从而诱导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这种虚假操作就侵害了消费者了解真实商品情况的权利。
其次,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也属于诱导行为。像一些所谓的“有奖销售”,设置复杂规则让消费者很难中奖,只是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
再者,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等重要信息误导消费者。比如卖手机时夸大其拍照功能,实际效果却很差,这让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做出购买决策。
另外,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也都属于诱导行为。比如现场演示产品功能很强大,但实际消费者买回去根本达不到演示效果。
如果消费者遇到这些诱导消费的情况,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购物凭证、广告宣传单等,可以先尝试与商家协商退款或补偿。若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若权益仍未得到保障,还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商家。
相关概念:
消费者诱导:经营者为达到销售目的,采取的一些手段让消费者做出非自主意愿的消费行为。
虚假评论: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制造的不真实的商品评价,误导消费者。
有奖销售:商家以设立奖项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可能存在虚假设置奖项等问题。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