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工商局投诉后,消费者会得到赔偿吗?


在探讨向工商局投诉后消费者是否会得到赔偿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简单来说就是法律赋予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有的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消费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工商局,现在更准确的表述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它负责监管市场秩序,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向工商局投诉后,消费者并不一定能得到赔偿。工商局在接到投诉后,会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商家确实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赔偿情形,那么工商局会责令商家依法进行赔偿。比如商家售卖的食品过期,导致消费者身体不适,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有权要求赔偿。但如果调查后发现商家没有违法行为,或者消费者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那么消费者可能无法获得赔偿。另外,如果商家虽然存在问题,但消费者没有遭受实际的财产损失或人身损害,可能也无法获得赔偿。所以,消费者最终能否获得赔偿,取决于具体的案件事实、证据情况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赔偿条件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