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的拆迁房会存在财产纠纷吗?


家庭成员的拆迁房是有可能存在财产纠纷的。只要拆迁款没有分配好,就容易产生财产纠纷。 首先来说说拆迁房财产纠纷产生的原因。拆迁补偿涉及到较大的经济利益,比如拆迁款的分配、安置房的归属等问题,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约定或者沟通不一致,就很容易引发矛盾。 在法律上,对于拆迁房的分配是有一定规则的。如果家庭内部对安置补偿有约定,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般应予以遵从。要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则应根据一些原则进行分配。一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这是基于平等、公平合理的民法基本原则,而且承租人和同住人对补偿款是共有的法律关系,原则上也应平均分割;二是适当照顾老年同住人及缺乏经济来源的同住人,因为多数老年人及缺乏经济来源的人社会保障不足,后继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弱,需要给予特殊保护,而且公房大多源自老年人,在分割时也应适当照顾其利益;三是承租人或同住人在取得公房承租权时额外支付过较多款项的,可以适当多分,这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以及等价的原则。此外,如果被拆迁公房内居住未成年人的,对其实际承担监护义务的人,也可以适当多分拆迁补偿款。 当出现拆迁房财产纠纷时,当事人可以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在家庭内部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拆迁协议中的约定或其他书面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概念: 拆迁安置补偿:是指在房屋拆迁时,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给予的各种补偿,包括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等形式。 共有法律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在拆迁补偿款分配中,承租人和同住人就存在这种关系。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指当事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拆迁房分配中,支付较多款项取得公房承租权的人,就可以适当多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