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报警会有赔偿吗


工伤不报警也是可能获得赔偿的。工伤赔偿和是否报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首先,咱们来说说什么是工伤认定。简单讲,就是由相关部门来确定你受到的伤害是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符不符合工伤的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是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职工本人、其直系亲属、工会也是有权利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最终被认定为工伤,那么赔偿就有着落啦。赔偿的费用一部分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像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还有一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比如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具体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 不过,如果此次事故属于交通肇事而非工伤,且事故发生过程中未及时报案亦无交警出具的判定文书,那么将无法申请工伤鉴定,也就不能享受相应补偿。 即使最终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人身损害相关法律法规,因工作受伤也可以得到赔偿,赔偿范围包括治疗康复产生的合理费用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同时还包含因工作停滞导致的收入损失。如果事故导致身体残疾,需要承担辅助器具费用和残疾赔偿金;若是出现人员死亡,还要支付丧葬费并按规定领取死亡赔偿金。 总之,工伤不报警不必然导致没有赔偿,要及时关注工伤认定的相关事宜。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